鱼陟负冰

时间简直成了个环,而我仿佛一点都没变。

目录

321–327˚【寒训】

Day 2

Day 3

Day 4

Day 5

Day 6

Day 7

328˚【空】

329˚【工作狂】

330˚【社恐】

Interlude

331˚【又活一年(上)】

332˚【又活一年(中)】

333˚【又活一年(下)】

333˚【行进】

334˚【会】

335˚【Nap】

338˚【2】

340˚【Bon】

341˚【Time】

343˚【Flow】

最近更新:329˚【工作狂】343˚【Flow】。完结撒花!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晚上抵达学校,并在排练结束前半分钟冲进排练厅大门。

……当然什么都没参与到。也许错过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像今天出门前忘记和猫咪挥别、在飞机上错过了日落;倒也不必太在意了。毕竟虽然错过了日落,却看到了能在机翼上反射的大灯泡月亮还有机场池塘里的鹅(或者是鸭)嘛!

今年在家的状态相比以往都要平淡许多,是件好事。只是还没有想明白怎么才能与一大堆牵绊和解、怎么才能不再伤感于时空的阻隔。也许说是人生一大课题都不为过。

公历新年以来一直试着把零散的思绪全都记下来,但是现在看来,好像还是不如这样有条理的总结来得完整。于是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里。希望在有想法的时候可以继续坚持写下来!那些零碎的片断也许未来会找个地方收集起来,再说吧(躺)

排练结束后独自晃悠去超市买了一卷垃圾袋和一盒橙子果切(相比放假前降价了!),然后去三楼逛了一圈。去看了那个画着芙莉莲的、临走前一晚从里面钻出一位女孩子塞给我魔芋爽的洞。里面暗着,没有人了。不过开放空间的活人已经很多了,真是要和万物一起复苏了呀。

然后去取快递。是已经期待了一整个假期的新衣,初次发货时丢件了,而补发抵达快递柜时我已经在家,只能等到现在才来取。结果显示“问题件”!哎,本来还想今晚试试的。只好明天打电话问问看了。

残冬的空气里似乎总有种特定的气息,说不上来是什么,但与两年前一模一样。暖气与衣物的气味、干燥的空气拂过身边的触感、刚离家时的淡淡失落、对面前音乐的全身心投入、临近生日想要做些什么的那份按捺不住的激动——时间简直成了个环,而我仿佛一点都没变。

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找回那样的心态呢,那种仿佛拥有无限时间的、被形容为“轻盈“的生活会不会还有呢。虽然知道这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还是忍不住期待起来。总之总之,第 25 个春天就这样开始咯。晚安!

321–327˚【寒训】

Day 2

今日排练曲目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有免费的早餐!

但是我没吃到!掐着点冲进食堂眼睁睁看着群聊出现“免费早餐收摊”的消息,然后听闻熟人说负责早餐的同学一分钟前刚离开。于是早餐破费巨款 3 元。昨晚怎么说的来着,生活的常态?

蹲在艺教楼写曲,瞪了一上午屏幕没瞪出东西,只觉得迷茫,别人写得比我好,学不会啊,而且又懒得学,会写才怪了。算了。

下午的行进训练与往年一样还是解放军军乐团的老师指导。今年的热身运动包括一个竖起大拇指左右展开手臂上下振动的动作,看着人畜无害,实则堪比平板支撑(或者举镲片,或者举指挥杆;反正都坚持不到两分钟 TuT)。热身完感觉就快要瘫了。

好在后面恢复得也很快。学了“五米走八步”,然后走了无数遍。

中途老师问起“有没有平时有健身习惯的同学”,结果没有。有些出乎意料,总感觉好像练乐器的也会顺便练练身体。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奇怪印象……(怎么不想想自己就是个标准的反例呢!)

平举手臂伸展活动的姿势。

晚上的《艾格蒙特序曲》,贝多芬时代典型的古典打击乐写法,总共只有定音鼓、大鼓、下掉响弦的小鼓、三角铁,打雷一样的突强,加上大段慢板留白。只是乐谱上的休止是以 10 小节为单位的,每个整十的小节号画一个排练记号,这种曲子的句法又很随性,什么 4+8+5+17 信手拈来,划成这种 10 个 10 个的鬼样子根本算不过来啊好嘛!5×10 + 2 + 6 - 24 等于多少?翻到底下一看果然又是荷兰出版社干的(指指点点),de Haske 你们的脑子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太好奇了!

小号前辈 X:“这曲子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呀!要有意见得问贝多芬,他就这么写的,总共就这几个音,那个时候还是自然小号,别的音吹不出来,只能歇着。”

一旁长号同学幽幽地说:“乐器没有滑管就这点不好。”

前辈 X:“那个时候交响乐队还没有长号。”

Day 3

今日排练曲目

不小心熬了夜(再也不熬了呜呜呜呜呜!!)然后 10 点起床在宿舍写曲写到 13 点,我觉得我就是 13 点,这都能吃不上饭还有谁做得到。我只能说超绝 ADHD。在超市买了一袋面包和一瓶饮料就往艺教楼冲去。

晚上的第一首《亚美尼亚舞曲》。拿了个铃鼓准备视奏,结果音乐响起才想起是暑训排过的曲子。(正准备链接到暑训记录的时候发现没写……呜呜)

第二段“鹧鸪之歌”被指挥形容为“喝醉的猫”——“说成鸟[的话,刚才就已经晕头转向的同学们]更想不明白。”

到了五拍子段落“哦,我的 Nazan”,大鼓、定音鼓都没有人,根本拼不出完整的节奏型,于是临时换到大鼓。反正视奏哪个不是视奏!2-3 和 3-2 交替的五拍子比想象中难,一大堆小节又长得一个样,死盯着乐谱感觉快要用眼神把它钉在谱架上了。后半部分的 5 小节句法很有意思,10 小节是一个大句子,同样是 10 小节的排练记号昨天就指指点点,今天就那么喜欢,我真是双标呢(点头)。

《在太行山上》拿了定音鼓,阔别多日,尽管表现不尽如人意,却也并没有太多生疏。这份表面人畜无害的谱子实际上藏了无数个换音,中场休息时掰着手指头算到一半想起外面有队里准备的水果,赶紧丢掉谱子跑出去吃上的时候据说“(果盘里的)好东西都被吃完了”。生活的常态,嗯嗯嗯嗯。

今晚结束得比以往早一些。趁着排练教室没人,坐在钢琴上弹到闭馆。原本是为了摸正在写的曲子,但摸着摸着就开始爵了,怎么回事呢!不过元宵节配《Fly Me to the Moon》也不错嘛!

闭馆时连续往回跑了两次取落下的东西。终于在艺教楼大门口望着漏到低空的半轮浅白光晕,低头跑下台阶,然后酝酿着期待,抬头——大灯泡月亮!嘿嘿!

今天的天气十分晴朗,下午的阳光很好,晚上也万里无云,夜空一览无余,双子、长蛇、火星与地上的人们一起漫步在祥和的气氛里,与珍贵的新年作着别。图书馆外的小径旁散落着黄色的小灯,骑车路过时,灯光在光秃秃的树木枝条之间一闪一闪,好像也如星星一般。

今晚从食堂帮同学打包了汤圆,而且遇到了好几位许久未见的友人,是个很充实的元宵节,也是个很充实的新年。汤圆真是很好的发明,给月亮也分享一个。晚安!

月亮看着面前的汤圆。

意思是说,这个东西长得像我,然后你们把它吃掉?秋天还会吃另一种?

Day 4

今日排练曲目

平平无奇排练的一天。破天荒拿了一整天小鼓,想来大概是今年的曲子都没有琴的缘故。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闭合滚奏还是没怎么弄明白。

《红旗颂》指挥 B:“小鼓把弦上到最紧,如果已经最紧了的话在鼓皮上放一包纸巾,把声音压成干的。”

四下张望没看见纸巾,拿了个电子节拍器放上去,效果挺好。反正指挥到结束都不知道我用的是节拍器 mute。

晚上联欢活动有一些新的游戏,一个是两人交替 20Q🪐、先猜出的获胜,还有一个是“主持人提出问题,参与者轮流给出对此问题的任意合法回答,但是字数要比上一个人的回答多 1 个”。

“一觉醒来已经中午了,你会?”
——“哭”
——“慌张”
——“继续睡”

联欢过后艺术团集体去附近的电影院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设定很有意思,看到后面感觉剧情设计各种反转很神(虽然转得略显生硬),视觉也做得非常好,不愧是 100 亿票房。

出来之后一群友人们数落起各种槽点,翻了翻豆瓣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讲了,不再赘述。我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我看电影向来不带脑子,看了后面忘前面(超绝 time blindness!),再加上对封神演义世界观并不熟悉,本身也没在价值层面抱太高的期待,就当看个“战斗爽”还是挺不错的。友人认为可以令剧情影射科研,形容其为“科研爽文”。

放映结束后有个合影环节,当时忽然社恐大发作,又坐在第一排没法躲在人后面,急中生智(失智!)弹射到了旁边栏杆后面躲起来,完全没入镜。回过头想想这也太神经了,哎。(算了算了,我就是神经病你让让我.jpg)

纠结地躲在栏杆背后。

Day 5

今日排练曲目

  • 第二场
    • 《红旗颂》

中午起床,原本想去距离艺教楼最近的 G 园食堂点一份豆浆,可是那边收摊比较早(指 12:50),而我自然不可能赶得上这个时候出门,遂转而前往最常去(也是最晚关门)的 Z 园。幸运地点到了倒数第二份水果捞。

醒来之后一直觉得非常疲惫,纠结许久,在食堂把请假的消息发了出去。然后择日不如撞日,立刻把寒假前每天见面、返校后还没见着的友人 Q 拖去学生活动中心。几分钟后收到通知说由于今天下午的排练参与人数太少,直接取消了。接着整个下午原本准备要做的事全都没做,光顾着闲扯,还被 Q 拉出学校去吃寒假前因为我感冒嗓子哑掉而没能吃成的麻辣烫。麻辣烫的辣度恰到好处,“微辣”竟然真的只有一点辣,流下感动的泪水。只能说全都是缘分。

晚上排练结束后和正在忙着申请研究生项目的师妹约夜宵,然后事情不知怎么就发展成了给师妹一个 free hug 并且手拉手散步去 C 楼。现在师妹已经在我旁边昏睡了两个小时,而我刚用手机狂搜了一堆电子元器件参数并且下了一单。周围忽然响起两句《玉盘》的歌声,不知是谁外放着声音看视频。歌声消散后,身边都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这种时候人类的声音还挺有趣的。好困。

明早的免费早餐大概肯定是吃不上了,哎,也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算啦,不辞而别有时候也是一种幸运。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顶,侧面一道若影若现的阴影,仿佛一边观察着这个节日夜晚的躁动,一边仍然好奇着蓝星上这个刚见了几千年的神秘物种。人类写着“问月”的诗歌,但月亮是不是也会想问人?还是说它根本不在乎?

玉盘玉盘,你可曾听过百年故事千年唱、长诗逾万行?
抬头看着发光的球。

Day 6

今日排练曲目

  • 第一场
    • 《红旗颂》
  • 第二场
    • Overture to “Egmont”
  • 队内汇报
    • 一队:《红旗颂》
    • 一队:Overture to “Egmont”
    • 二队:Concerto d’amore — Jacob de Haan
    • 二队:Mount Everest — Rossano Galante
    • 学员班:Addison Way — Ed Huckeby

起床,冲澡,然后在宿舍不想动,又一次主动放弃午饭,哈哈!但是早饭好好吃过了(叉腰)!

仍然是平平无奇排练的一天。下午的《红旗颂》又被要求更硬的声音;指挥 B:“你来攻击我!”

所以我的办法就是把节拍器 mute 换成了手机,并且把手机压在鼓皮接近正中央的位置。指挥:“哎!对了!”

《红旗颂》写得真是很好。这几天每次参与演奏都心潮澎湃。五年多前国庆活动时只是觉得这首乐曲的和声很有意思,如今近距离接触过后才体会到整首作品在宏大的外表下是如此细腻。

听说《红旗颂》的第一版只用了七天就成了稿。反观自己抓耳挠腮七天只写了个皮毛……真是还有无穷的东西要学啊。而且《红旗颂》从初演到定稿用了 56 年,中间改了不知多少次。简直是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汇报前在排练教室围观二队排练。定音鼓被搬去了楼上的演出场地多功能厅,面前的地台上露出四个黄色的地标,之前竟然从未注意过。

地台上围成半圆形的四组黄色地标。

“我定音鼓呢?刚才还在这的”

汇报的乐曲就是今天排练的两首,两首都有好多滚奏,这两天摸下来似乎稳了不少,但乐曲中飘忽的节拍还是不太会抓,滚奏后的单击总是不够尽兴。算了,不留点遗憾怎么叫生活呢。接着在学员班当枪手,与当年带我们走过几乎一整个成长路程的指挥 C 合作Addison Way🪐。二队的汇报有《爱的协奏曲》(Concerto d’amore),与两年前的二队首演一样。听说今年二队还排了《音乐之声》,这首没能来汇报真可惜。怀念呀,同样在两年前的那一场汇报演出

汇报过后与友人们前往超市。今天的月亮像刚醒似的,拖着一抹黑眼圈,方才慢吞吞地爬到低矮的屋顶——满月附近的这几天,相比月亮的影子,还是月出的时刻更让人能感受到流逝的一日日。

今年的寒训出奇地平淡,甚至连被喷都没有一次,不知是由于过少的戏份、由于疲倦,还是只是单纯不再拥有当年如探索新世界般的憧憬?如果要休学的话,明年也许还会再来一次;但是即使再来,我会有多开心呢?已经是第六年了,乐队的一切欢笑与汗水对我而言早已是理所当然的「当たり前え」的事情,可是最近的一年多以来,我好像有些丢掉了感触其中乐趣的能力。

我当然知道明天团内汇报结束后我会失落。只是以往每年的失落都是 post-festival blues,而这次或许更多是因为迷茫——还没怎么体验到这所剩无几的宝贵经历,一切就已经结束了,而我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再找回这样的体验。难道只是我太怀旧了,活在了前几场寒训那魔法般的回忆里?

面对空荡荡的地台。

Day 7

今日排练曲目

  • 团内汇报
    • 《红旗颂》

早上成功早起,踩着点吃到了真正的最后一次免费早餐,接着去走台。下午换上衣服,上台前半分钟临时把头发扎了起来,然后便是演出。

与以往一样,演出总是印象最浅的,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就结束了。滚奏,虽然后半部分折了好多,可至少前半曲全都抓住了 T T

听说最近制服要改版,所以这一套不知是否是最后一次使用了。陪伴了不知多少届队员的它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使命吗?就像平平淡淡的寒训一样。

在音乐会中演奏小鼓。

328˚【空】

汇报过后的晚上与打击组友人们前往 KTV。其中一位正在赶第二天早上的组会周报(谁家课题组开学第一天就组会啊,谴责!),携带电脑前往,并在包间内标记老鼠闻杯子视频。我也学着标了一段。然后还有一段鼠鼠交配录像,嗯这是我可以看的吗?

周围一群朋友们在玩德州扑克。

我在 KTV 向来社恐,几乎不唱歌,全都在吃吃喝喝玩游戏。不过做科研还是第一次……

话说 KTV 要是有架琴一定会很好玩,哎要是加个鼓就更好了(虽然我不会架子鼓),哎要不直接改成排练室吧!组乐队!组一辈子乐队!

后来手机没电了,而且需要赶在艺教楼关门前进去取出东西,只好提前离场。过了一会儿在聊天群里看到 KTV 的合影,仔细一看众人不知从哪里翻出了上学期末专场时我的照片放在手机屏幕上,让我也入了镜。

捧着花的人似乎总会变得可爱一些(我可没有自恋啊不许瞎说!)。之前总是对鲜花这件事很纠结,因为这样的鲜花至多只能养一两周,之后很快就会凋零,但换个角度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鲜花的意义就在于创造此刻的幸福,即便不久就会凋零,也仍然会归于尘土开启新生——而也许今天手里的鲜花,未来也会成为心底的种子,向外生长出更多美好的事物。至于回忆,留在心里就是最好的,大可不必依靠外物去纪念。

我其实一直很害怕别人的镜头,仔细想想,害怕的大概是对自己在别人心里的模样失去把握——而这样的事情不止在照片上,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种惶惶然的处境实在不好受。直到近几年来才总算是勉强好了一些;或许是演出太多脱敏了,或许是调整心态自洽了,或许是终于开始追逐内心了。不知道呢。不过看到这样攥着花儿欢笑的自己,好像这样的烦恼全都一起烟消云散了。

也是这才意识到那时原来是这样幸福。画面上的这几枝花早就融进了泥土,可它们的种子真切地延伸到了数月后的今天。

汇报当日起太早导致随地大小睡了一整天,结果又熬夜,睡过七小时醒来仍然疲惫不堪。不过竟然还是按时吃上了饭,可喜可贺!

在艺教楼发呆一下午,尝试画画、写曲,但进度出奇地慢。神奇的是身边几位伙伴们也纷纷感叹“今天什么都没做”。又是什么神秘力量在发作了?

到了晚上,忽然意识到原来昨天下午还在演出,而前天下午还在排练!感觉已经过了好久好久。一位伙伴说:“感觉像是空巢老人春节结束后家里又变得宁静的情景。”

尽管没有了艺术团寒训的艺教楼显得空荡荡,可是几位熟悉的朋友们有一搭没一搭的叽叽喳喳还是如往常一样,仿佛同样一点都没变。晚饭在 G 园弥补了前几天错过的豆浆。回程时路过的图书馆终于在夜晚亮起了灯。What better piece of happiness to ask for.

329˚【工作狂】

工作狂模式启动!搬出六个快递盒去地下学生活动中心焊板子,然后和去年一样改乐队招新测试小游戏。这种对着一坨代码抓狂的感觉简直和 jam 一模一样。

早些时候,晚饭与友人 Q 去了稍远的澜园食堂。点到了超——级咸的菜(甚至没分辨出是萝卜丝还是什么丝),放了致死量的盐,我怀疑一筷子里的盐比其他菜一盘都多,完全没有办法吃。这么做菜简直是浪费食物呜啊啊啊啊!

出来的时候发现车钥匙落在活动中心了,来时车没锁可以直接打开,结果吃饭前锁上了,现在束手无策。只好弃车保帅(什么东西啊)骑共享单车返回。都不用等友人 Q 憋笑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无语。Q:“嗯……没关系,我有时候也会出门把东西落在宿舍这样子。”

我:“谢谢你的安慰但这纯粹是我自己的问题,毕竟你说的这种事我每两天就会经历一次呢!哈哈!”

而此时忽然意识到早上出门前忘记抹脸。算了这种事情根本不值一提,每年几百次,习惯了习惯了。

回到活动中心,看着 Q 玩了一会儿《看不见的手》(The Invisible Hand),一个在公司当交易员炒股的游戏,字里行间满是讽刺,神似《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之类反乌托邦小说,也有点《请出示证件》的影子,但是没有那么沉重,搞笑的黑色幽默更多些。理解邪恶资本,成为邪恶资本!两人纷纷感叹做这一行真是活不长,这压力比互联网公司高多了,可能跟同声传译一个水平吧……但是人家口译在创造交流,邪恶资本在创造什么呢?想起几年前 T 大程序设计赛后宣讲时赞助商(某 C 开头、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被问及“你们工作的意义与社会价值”,当时台上的负责人明显愣了一下。给出的答案是“为客户创造收益,以及促进市场公平”。

经历了各种事情(甚至打过一场 Jane Street 量化交易比赛)之后越来越理解那位学金融的爹为什么在我大学入学第一天就说不希望我做这一行。虽然人家做的投资更像是给人钱、助人实现梦想的双赢的事情(身边有了好几位创业同学之后更感受到这样的资本其实意义还不错)。然而换个角度,说夸张点,在这种本就已经 privileged 的环境,谁不是在薅羊毛割韭菜呢?

我觉得从根本上说,这与怎么赚钱、割不割韭菜无关,只是如果到头来只能说“给客户创造收益”的话……这种事情晚上怎么睡得着的啊?说是“给自己创造收益”“赚钱养家”都比这个来得真诚一万倍。退一百万步说,人家亿万富翁还在费尽心思拿着所有的钱办慈善基金会;再退一千万步说,人家有的量化公司至少还在利用充足的资源探索 AGI。慈善家可能是他们的客户,这点没错,但这些收益从哪里来呢?说是一切交易都是自愿,但我们真要助长这种“自愿”或是将其任意宰割吗?这简直比性工作与代孕问题中的“自愿交换”还要复杂千百倍。不禁想起春节期间看到寺庙旁边福彩站点门口的宣传标语。福利彩票当然是桩甚至可以称得上有点子浪漫的好事,但是大张旗鼓地鼓励人们买,甚至消解宗教的意义、在寺庙门前大搞迷信,到底应不应该、到底是不是在增加幸福?

正如大部分问题一样,我对此没有答案。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有。我选择放弃思考,逃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问题里去。我知道我能不管这些大问题是因为已经有人在考虑它们,但还是难免会质疑,我们是否正在往正确的道路行进。人就是这么不自量力啊。

330˚【社恐】

起床,把昨晚洗好晾出去的发箍、发夹和手袖收回来,戴上试了试。

上次的新裙子是与小物一起买的(人生的第一个 full set!),但是小物确实漏发了,这两天才寄到。裙子倒是已经穿了好多天。

全部完成的时候突然中二起来:full set 了!变身成为二阶段 lo 娘了!要背负起魔法少女的使命了!

行了行了快停下!话说回来,摘下发箍之后再看镜子一下子就理解为什么不戴发饰穿裙子会被戏称“秃头”了,这么看真的空荡荡的啊!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秃头作为日常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古早时期还是会被出警的程度,所幸现在大家都是“爱怎么穿怎么穿”了!好哎!),但刚受到冲击的我一时间越看越怪,决定还是戴上发箍——不是,这样出门还是不太敢啊怎么回事!S 属性大爆发,社恐,Social anxiety!之前网上别人说不敢穿洛丽塔出门还在看热闹,现在风水轮流转了吧,哈哈!——你你你,你们看热闹的这些!下一个就轮到你们不敢出门了!等着瞧吧!

算了,把 full set 留到生日当天也挺好。——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出了门,终于还是在楼道里没坚持住,摘下了发箍。可恶,等到当天我要当超大只蛋糕精当个够!

最近尝试发现手袖可以在冬天有效挡风,能把灌进袖口的风减少大半。虽然各种身材都有各自的好,但很多时候还是会羡慕有肉!泳池里能自由漂浮,冬天能抵御寒风,谁说这肉肉不好啊这肉肉太棒了!

在艺教楼围观乐队招新。周三的下午好像懒懒的,人都躲在建筑里,蹲守半天也不见有人来报名。于是去澜园食堂取回车,顺便又去里面的超市逛了一圈。进门时背景音乐放着《Rhythm of the Rain》,不知不觉间已经快要跟着节奏跳起来。当然在超市蹦蹦跳跳这种事情还是太蠢了,就甩甩手吧,别把货架上吃的撞坏了就好。

前往地下活动中心。工作狂模式启动!结果又少带一根 USB 线。晚饭前回宿舍拿了线,结果把要用线的调试工具落在了活动中心。我就说每两天会发生一次吧。

几天后发现其实书包里一直有一根备用的线。它一直都在。

晚上和栗子同学吃晚饭。最近仔细想了想,不知自己是不是对菠萝过敏,虽然从未有过其他症状,但一直没能欣赏到新鲜菠萝的美味,吃起来几乎都是麻麻的。今天鼓起勇气拜托窗口师傅配了一份没有菠萝的水果捞。我觉得确实最能欣赏的才是最好的。之后得再研究研究菠萝的事。

晚饭后一起自习,中途被栗子编了两根双股辫(怎么每次来 C 楼都会发生听上去那么奇怪的事情!)。回到宿舍照镜子一看,难怪刚才就觉得这么熟悉,这不是我们家萧福叠嘛!遂复刻之。

拼图。左:漫画,“INFP,社恐了!”右:与漫画中一致的发型与拍摄角度,面部用表情图片遮挡。

王维 MBTI:如何让16人格“社恐”🪐 / 右图表情作者 退屈な人間🪐
实际上真的摆了左图一样的表情

Interlude

上次师姐请客其实是师姐生日,蛋糕出现在桌上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前几天还想着至少祝福一下来着,当天又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即使想得起来,挑礼物又要纠结到死。事实上给别人过生日几乎从未成功过 这能怪 ADHD 的物体恒常问题与分析瘫痪吗,还是只是我太懒太不上心了?

说起来自己倒是很喜欢一个人过生日。从小到大每个生日总觉得怪怪的,好像这一天呆在人群里怎么都不自在。近两年开始尝试的出走式过生日反而相当幸福。收到的几份礼物虽然也是组成这份幸福的重要部分,可是又觉得惶恐,我没法保证作出恰当的报答,怎样才能不辜负大家呢?于是我只能努力地抓住日常的一点一滴想办法让对方看到我的喜悦、幸福与感激,到头来还是この気持ちが届くかどうか全然分からないよ。どうして、どうしたら他の人たちみたいにそのような幸せを分かち合えるの、どうしたらそんな素敵な友人になれるんだろう?!

其实给过我礼物的伙伴们我都有点死心塌地的感觉。我也分不清楚到底是被“收买”了还是什么,毕竟都是来自熟悉的有好感的、可以姑且称之为“朋友”的人,也许本来我就已经会死心塌地了吧。说是姑且,因为我这么叫也只是一厢情愿,对方有没有感受到、是不是仍然愿意把我当朋友,我一点也不清楚……而且我有什么好的呢……真要说朋友的话我其实也给不了谁那种深厚的友谊吧……呜呜……

292˚

331˚【又活一年(上)】

睡得不是很好,中间醒了两次。前几天忘记按时注册之后需要补交请假单,需要打印出来填写内容找两位老师签字再提交。看着通知那一堆字就焦虑,脑子一团浆糊,想着下午组会时要找导师,但请假单的空白模板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还要打印,还要填表,还要抓住导师签字,还要跑两个办公室,还要给教务老师添麻烦,还要写组会周报,还要想想生日怎么过,还要……啊啊啊啊啊啊!!!

今年的生日作品有两份。不过全都没完成就是了,今年也没有赶上时间呢。不过想明白并且放弃赶工之后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还是慢慢来好啦,去年不就晚了八天吗。

组会期间查了一下星历表,按照出生时的太阳黄经算的话,今天下午 1 点多就已经不知不觉过完出生时刻了。公历生日是在明天,但想到去年闰了一天,回归年中的准确时刻提前便十分合理了。生辰时刻在食堂吃饭,挺好。

组会结束后飞奔去打印机,接着找导师签字。顺便聊了延毕的事情,很可惜的一点是今年毕业展撞上 20 周年系庆,延毕的话就赶不上了。而且明年说不定是小年,毕设展会放在院楼而不是艺博……呜呜好纠结!

信息系办公室。

两位老师 Z 与 W 原本正闲聊着,见到闯进来的我赶忙打起招呼。我表明来意,老师 W 从抽屉里拿出签名章,一边盖一边继续聊着。接着又搭起话来:“年轻真好,当年我那么大的时候也能这样出门。”

我(内心):哈哈哈哈哈其实也是第一天 full set 出门啦……昨天还在社恐呢……

W:“……现在这样光着腿可吃不消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怎么说的是这个!这是袜子啦!!这个温度除了脸之外的任何身体部位接触到空气我都会立刻缩回房间!

我赶忙解释:“这个是袜子!裤袜!丝袜!!光腿神器!!”说着捏起袜子往外扯了一下。

一旁的老师 Z:“哎?哎哎哎!”

W(放下签名章):“哎?我也要看我也要看!”

我又扯了一下。两位老师绕在周围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好像真的啊”、“显得皮肤状态很好”之类的。

——等等,Z 老师明明上次还跟着我们去了团建哎,还坐在一起看了半天电视剧,结果她原来一直不知道我穿了裤袜吗!在北京郊区光腿到底是什么勇士啊(仰望天空)。说起来 Z 老师很厉害的一点是看剧的时候竟然能知道演员的皮肤状态,一眼就看出演员有个什么状况(忘记了),演员也都叫得出名,而我看了半天什么都不知道。想来我平时也是这样,到现在也不会化妆,每天穿衣服也就看看有那个意思别太乱就行,想必细看都经不起推敲,就像我做的东西,嗯……想起在家也是整天妈见打系列,被抓着整理衣领(妈 be like:“衣服理理好你这样穿着不难受吗”我:“啊我不知道啊阿巴阿巴”)。这叫不拘小节还是什么?(不如叫 ADHD!)好神奇,人的做事风格原来可以有这么鲜明的对比。

然后 Z 老师问我要去了购物链接。后面还发消息问我买的是薄绒还是无绒之类的,接着立刻就买了,还说有好东西多分享。哇,上次是师母买了同款耳环,这次又是 Z 老师!我们组的老师都那么好玩的吗

赶到活动中心放下东西就往外冲。两位友人 Yui 和 T 子(分别是中国人与日本人,下称 U 与 T)昨晚相约今天下午去学校附近的“嘻番里”商业中心;晚上则会去附近的 Second 酒吧围观拉拉求婚🪐。而因为组会和请假单的缘故现在已经迟到大半个小时啦!

嘻番里有好多谷子店。第一次知道原来附近就有这么集中的二次元商城!闲逛一圈之后 U、T 二人回复了消息,三人在其中一家店会合。

看到一个小熊虫,怎么小熊虫都有盲袋了!可爱捏!T 从一旁好奇地探过头来,可我想不明白怎么描述小熊虫,想了半天说小红书上经常看到小漫画还有表情包。ウェブコミックと……sticker pack……かな?

其实三个人各自的外语都破破烂烂的,基本上只能靠两种语言当中最简单的部分交流。比如完全没想起“特别、非常”的意思怎么说(哈哈,「とても」),只能「超——好き」什么的。T 不禁笑起来说这也有点太夸张了。

还有一大片罗小黑。有一个人形小黑疑惑表情的徽章,耳朵竟然有个弹簧,拍拍就会抖一抖!啊啊啊啊啊被萌晕了!

最后买了两个迷宫饭徽章(玛露希尔和法琳)与一个十分帅气的芙莉莲徽章,准备送给不在现场的朋友们。虽然朋友们都在北京,也都可以自己来买,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晚饭时大家闲聊着乱七八糟的事情,讨论着学校、生活、未来、桌上的饭菜,或者只是单纯地沉默,沉浸在这难得的当下。

接着在一段平常的沉默中 U 忽然与 T 对了一下眼神,然后坐在我对面的两人开始在各自的包里翻翻翻。我想猜但不敢猜,只是呆在那里。也许只是我多想,哎。呜呜呜呜不是吧会不会是那样啊。哎。

不知多久过后,两双手伸到我面前。小熊虫?摇耳朵疑惑小黑?!

「明日の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明天的生日快乐!!】

我还是愣着。除了五六七八遍“谢谢”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难怪。刚才我拿着小黑使劲摇晃的时候两人在旁边偷偷交谈起什么,我凑过去时两人的反应表明这显然是个小秘密。原来在密谋这个……

——「忘れたとおもう?」
  【你不会以为我们忘记了吧?】

U 把我从混乱的思绪里拉回来。

——「いえいえ、全然……」
  【不不,怎么会……】

好像真的除了谢谢也没别的可说的了啊。

去年秋天 U 过生日时纠结了好几次想问,但看 U 正在因为她们的创业项目忙得团团转,最后还是没庆祝成。T 则已经在寒假期间和另外的朋友们庆祝了生日。

希望明年可以赶上!

小熊虫盲袋与罗小黑徽章。

出发晚了些,据说求婚 20:00 左右开始,而我们一行人吹着寒风紧赶慢赶,20:03 才到达 Second 所在的大楼。这似乎是个侧门,电梯是个小货梯,人群排起了队,等了好一会儿。不会吧不会吧!不会都是去围观的吧!不会的!一个拉吧而已,这个楼还有那么多地方!怎么会呢!

我们进入电梯最里面。电梯直奔 18 楼,接着眼前所有的人像鱼群一样出门、左转,混入一大群人头攒动的喧闹中。刚才电梯前的队伍与眼前的景象比起来,完全是相形见绌。狭窄的走廊被围得水泄不通,甚至看不见酒吧的入口,只有门口那一抹眼熟的橘黄色灯光越过不知道多少个头顶,勉强挤入眼帘。

……真的全是来这里的啊!而且这个人数大概已经是酒吧容量的两三倍了吧!!

过了不久,酒吧里开始有人涌出来,手里拿着鲜花和饮料瓶(应该是主人公为观众们准备的),说是什么“求婚已经结束了”,隐约还听见有“主人公已经离开”的说法。虽然也算是意料之中吧……

但是好可惜啊!于是三人不约而同地站在原地,各自翻着手机。人群的规模渐渐缩小,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门口。旁边是一家自助自习室,心疼一下今天来自习室的同学们。有些人拎着几盒小蛋糕往酒吧里走。咦,不是说已经结束了吗?或者也许是酒吧里可以点单小蛋糕吧。算了,不多想。我们决定返回。

就在此时,门里冒出来一位姐姐:“宝贝们!里面已经完全满了!但还是很感谢大家愿意来见证这样的时刻,所以我们给大家准备了小蛋糕!每个人都有,大家一人拿一个!”

于是人群被各自吸引到小蛋糕周围。T 拿了一个递给我,恰好是我刚才就已经盯上的那一个!满分默契呜呜呜!!

走廊里的骚动引来了保洁人员,一位姨和一位叔,后者凑过来也分到了一块蛋糕。U 发觉了这件事,但周围的人好像都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各吃各的。也是,这可是拉吧,发生什么都不奇怪。不久酒吧的工作人员出来和姨还有叔解释,说什么“因为过生日嘛……”哎,求婚现场的最简单解释竟然是“生日”,怎么不算是折射了拉子的处境呢(苦笑)。不过,说手里这块是生日蛋糕好像……也没错?!

过了一会儿里面又出来了两人。定睛一看,这不是主人公嘛!一位高个子、绿色挑染的头发,另一位蕾服打扮,看上去稍有些害羞。有人征得同意之后拍了照。旁边捧着小蛋糕的女生高声说:“要幸福!”

我们三人一边吃着蛋糕一边感叹着,真好啊。

三只小蛋糕的合影。

332˚【又活一年(中)】

公历生日。收到来自友人 Q 的木雕与友人 H 的琴谱两份礼物。木雕是方盒子里一片蓝色的大海,包装上还有同人图(不是)!乐谱是《A Short Hike Piano Collections》。是时候重新开始摸钢琴了!

写着“生日快乐”的礼物包装,有戴着帽子小人与蛋糕的简笔画。

本来还想着下午去哪里玩,去看看展什么的,结果一起床就被临时抓去艺教顶替下午的招新工作。太好了,这下不用纠结啦!

趁着招新开始前抓住钢琴摸了一个《A Short Flight》,结果开局就是一个九度音程,立刻截出来给 H 吐槽。H:“你果然翻开了这首!”我:“哈哈哈哈为什么是果然!”然后 H 翻出了去年写给她的回信的截图,我在里面写自己最喜欢这首,而我对此毫无印象……不过往好处想,说明我和去年的我没有变化,去年的我也是我!

工作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同学在电脑上玩那个测试游戏。说是工作,结果大部分时候都在和乐队的熟人闲聊,来的同学并不多。春季招新就是这样嘛。

游戏环节的场地(机房)设置在一个化妆间,里面有一面大镜子,暖气很足,暖黄色的光线也很舒适。趁机拍下 OOTD。

对镜自拍。

招新结束后的晚上要开会讨论人选。不过我可是早有准备,与前两年一样,晚上去看电影!今天大陆上映的《你的颜色》(「きみの色」)晚上八点有一个特殊场次“彩带飘扬”,可以领取周边,附近的影院恰好就有。导演是山田尚子:《轻音少女》、《声之形》、《利兹与青鸟》。我觉得可能对我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猜得到我会想今天跑去看。

于是和朋友们交待过便出发。先是晚饭,然后是影院。慢悠悠地骑到时距离开场恰好还有五分钟。取票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叫住我问:“看的电影是《你的颜色》吗?”我点头。工作人员便邀请我挑选面前桌上的几种周边,有海报、透卡、纪念票根。差点错过了!看上去准备的数量出乎意料地多,之前就已经看上了一张票根,本来还担心来得太晚拿不到,看来今天真是很幸运呢!

影片临近结束时,余光瞥见入口进来几位工作人员,拿着一些直筒状物体,窃窃私语。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所谓“彩带飘扬”大概就是在某个时间点会有彩带飞出来。等到开始滚动字幕、全场灯亮的时候,工作人员喊了一句:“祝大家观影愉快!”然后直筒状物体(拉炮)就炸开来,里面飞出各种颜色的纸带,一团一团落在身上(坐得离入口太近了!)。接着头顶天花板上又不知怎么炸开一大团彩带,慢悠悠飘落下来。此时所有人都期待地望着工作人员,有的还举着手机,工作人员忙说:“没有了没有了。”虽然并没有那么好玩,而且如大家所言打扫起来也绝非易事,但无论如何,在电影院被炸一身彩带总归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而且开灯之后发现不远处的邻座还有一位乐队友人。

电影的内容大家也都讲过,不再赘述。之前看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评,感觉恰好适合不带脑子看,看完也确实觉得如此,一切都淡淡的,像是一杯果茶。表面是组乐队、写歌、演出,实际上是懵懂少年们的友谊与生活,还有她们对这个世界小心翼翼的憧憬和探索。(轻微剧透)5pyA5ZCO5ryU5Ye65LiJ6aaW5LmQ5puy55qE6K6+6K6h5b6I5ben5aaZ77yM5oGw5Yiw5aW95aSE5Zyw5oqK5LiJ5Liq5Lq655qE5YaF5b+D5LiW55WM5rWT5aKo6YeN5b2p5Zyw5riy5p+T5Ye65p2l。真好哇。

说起来出镜的工作站软件竟然是 Cubase,总感觉最近常见的都是 Logic。另外,男主竟然还在用按键手机、用邮箱收消息。虽然设定明显是在 2010 年代的智能手机时代以后,却仍然在各处都保留着一种技术复古的感觉。喜欢。

《你的名字》电影海报前的影院票根与纪念票根。

影片结束之后,按照原本的计划,昨天没去成的 Second 酒吧就在旁边,遂前往。

熟练地找到入口,上到 18 层。熟悉的走廊尽头的黄色柔光,熟悉的自习室。

昨晚的喧闹早已散去,灯光就在面前,里面传来播放歌曲的声音。偶尔有人进出,开门的时候,歌曲与欢闹的声音像空调的暖气一样漏出来,然后又消散在走廊里。

面前仍然是那一抹灯光,里面传来若有若无的音乐——

——INFP!社恐了!

333˚【又活一年(下)】

………怎么会有人兴冲冲跑到酒吧之后在门外社恐二十分钟不敢进门啊!

把周围的环境和旁边的自习室彻底研究明白之后——这个地方真的只有电梯、洗手间、自习室和酒吧!都到这里了你还想逃吗!而且你的鞋子有跟,踩在地上的声音很响,徘徊越久只会越引起注意!

好吧,现在已经稀里糊涂被夹在了门和身后正走过来的几人之间。没有别的办法了!心一横拉开门钻进去。然后转过身去帮身后的人抵住门,实际上只是为了缓解社恐。酒吧与去年来时(也是和 U 与 T 两人)一样的布置,只是现在已经紧张到模糊了!只记得恍惚间一位姐姐问我是不是一个人来,我点头,然后被带着挑了个靠角落的空位坐下。身后是一面大落地窗,夜色一览无余——虽然这个地方也没什么夜色就是了。不过也可以想见,那些稀稀拉拉的灯光会在我坐在这里的时间里一点一点熄灭;这怎么不是一种夜色呢(太惨了海淀!)。

接着刚才的那位姐姐(下称 R)在我对面坐下,聊上了天。

刚才在外面的时候翻遍了酒吧的小红书笔记,看到强调了不止一次“社恐友好”,无论想找搭子还是独自坐着都可以。的确很适合一个人来。坐下来之后已经缓回来了不少。

R 说自己一般不和客人闲聊,但是看这个人“太好玩了”所以才来的。

R:“刚才在外面就看到你了,就记得这个腿好细……本以为是旁边自习室的,结果过了一会儿你进来了!”

“怎么会在外面转那么久啊!太好玩了!”

我:“我也没想到啊啊啊啊!前两次和朋友一起来的时候可放松了,今天第一次独自来,也是第一次在里面坐下,这才发现原来自己那!么!社恐!!”

我有什么办法啊(苦笑)

R:“感觉你像是那种,学习很好的样子……”

我大惊:“什么!!!完全没有!!!”我知道身边有那种看上去学习很好的很认真的小朋友。跟我这种散漫懒惰的可完全不一样!而且真要说的话我成绩可烂了(哈哈)。

R:“不是不是。就是那种,有自己的小世界的那种感觉。”

“谢谢呀。我觉得这是一份很高的评价。”

R:“今天第一次来吗?是一个人来吗?”

我:“之前来过两次,都是和朋友来的,只不过第一次楼上楼下都满了,楼上还在打台球;第二次是昨天!完全没进来!哈哈哈哈!不过最后还是分到了小蛋糕。”

R 昨天也在场,说昨晚简直累趴了。

R:“你想不想拼桌?”我:“我不介意呀,能认识新朋友的话挺不错的!”

R:“你要是想的话我等会帮你问问。噢不过旁边桌玩游戏的可能都是拉拉,她们来这里其实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奔着那个(找对象)来……”

我想了想刚才听到那边叫着什么“1 号坐在 7 号腿上”,还有两个人差点亲上的场景。啊——还是算了!

R:“可以周三来!我们每周三都有‘认识新朋友’的活动,每周都有哦!”

我有点想起去年的豌豆黄闭店派对。那天玩桌游玩得可开心了!只可惜后面还要开会、第二天还要早起,只能早早离场。可惜呀!不过现在似乎总算是重新找到了这样温暖的氛围。真好。

R 是兼职,白天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晚上来酒吧。今晚 R 的排班时段到午夜为止。

我说,刚才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白天字节跳动,晚上自由跳动”🪐……

R:“哈哈,巧了,我——也在字节跳动!”

我瞪大眼睛:“啊不会就是你吧!”

R:“不是不是,那个是另一位(小七)。但我昨天挂着工牌就匆忙赶过来帮忙,在这里挤过人群的时候,突然伸出一只手抓住我的工牌,说‘哇,跟我一样的工牌耶!’”

“而且你知道吗那个工牌就是绳子卷起来可以拉长的,当时我那张工牌就被拉了好长!”

“我都没看见那个人!就只有那只手!”

过了一会儿 R 的对象也进来,两人一起坐在我的对面。短头发,坐在对面显得有些害羞。(只不过……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看上去更害羞一点。)R 招呼:“你看我刚认识的新朋友!比你还怂!可好玩了!”

因为不知道对象的名字,随机抽取字母 Z 称呼之。Z 拎着一个蛋糕盒。

R:“这也太巧了,今天我们刚好买了小蛋糕。哎,你说怎么这么巧。”

——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不会是 Z 来的路上临时买的吧?!补药啊是不是我多想了!!下次一定要问问!!

本来只是点了一杯可尔必思气泡水,结果现在桌上多出了草莓蛋糕,还有一盘小零食——据 R 说是“过生日送的”,不过我怀疑也只是她没记账而已。很快,午夜过后还会出现更多不一样的酒瓶。据说昨天购入空气炸锅之后还上新了炸薯条,要不是桌上已经出现了那么多东西真是想一起试试。

然后刚才因为奇怪的缘故没能点上单,R 帮忙下单之后亲自去做了气泡水。然后说什么都不收我的钱。

你说,怎么这么巧。

后来聊着聊着聊到 MBTI。当然我的分类又一次被准确猜到,毕竟都快成教科书了(苦笑)。和 Z 一样。然后我猜 R 是绿人(我觉得像 E/INFJ),R:“你猜我是绿人吗?那可就大错特错啦!”

结果是 INTP。我又把 INTP 猜成 INFJ 了哈哈哈!

回过头想真是合理。虽说 Ti-Fe 轴都可能用“好玩”来形容人,但这么饶有兴致地以“观察”的态度去探索,大概确实还是 Ti 与 Ne 喜欢的事。两个 INFP 变成 INTP 的玩具了(悲)

R 与 Z 的蛋糕盒子里甚至有蜡烛,还有那种纸质的寿星皇冠。“你几岁来着?”

我(挠头):“啊……25。”怎么那么大了!(实际上确实比对面的两人都要大……啊啊啊啊不对啊明明我才是姐姐!怎么回事!)

R 想了想说,那拿五根蜡烛吧!

R 和 Z 都是计算机专业。于是我沉吟片刻:“点三根吧!11001。”

两人大笑:“别别别!”

R 小心翼翼地擦亮火柴,笑着调侃自己还是有点怕做这个。我一边感动一边自嘲:“没事,我现在也不敢……哈哈……”

哈哈,我好没用……呜呜。

五根蜡烛很快都亮了起来。R:“来许个愿!”

我:“我没有心愿。我觉得能拥有今天,已经没什么更多想要的了。我的愿望就是世界和平,大家都能幸福。”

闭上眼睛,呼——

草莓蛋糕上正在被点燃的五根蜡烛。

对于刚才的“自由跳动”,R 其实并不认同,“上班罢了。”

“只不过,像今天这样到了周五,还是能原谅世界一天。”

我笑笑:“有今天这样的经历(或者其实是说这两天),我能原谅这个世界一整年。”

“那是因为你幸运!”

“也是因为你们。你们把我的这一天变得更加幸运。”

中间 R 忙着在吧台工作,只留下我和 Z。过了好久之后 Z:“感觉好像冷场了 www 要不要聊点什么。”我:“可以哎!不过不聊也没关系!I 人懂 I 人嘿嘿!”

R 与 Z 两人是老乡,都来自东北同一省份。在东北待得久了,大概确实会更习惯在桌上维持对话。能在东北作为 INFP 存活下来真的是很佩服。

Z 同样在附近的学校读本科,每逢 R 有排班时,便从学校过来陪伴。两人的初识也是在这家酒吧,据说也是因为 Z 这个人看上去太有意思,所以 R 没有拒绝她交换联系方式的请求。Z 也因为社恐而做出过各种奇怪的事情,比如专程来找 R 然后太社恐只敢远远看着,最后和别人搭上了话……

哈哈,不愧是我们扑棱蛾子环绕的 INFP!

R 有考研的计划,大概下一个冬天就会参加考试。

我感叹,“攒起一笔钱、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之后,再回到学校里,感觉是件很快乐很充实的事。”昨晚还刚和 T 这么说呢,T 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说得我都有点心动了。要不以后回来读个博……?

“哎,话是这么说,可现在一点准备都没有。到时要是考不上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觉得,每一个选择与结果都会造就许多缘分,无论是命中注定或是意外的偶遇——我考研的时候也没什么把握,也会因无法得偿所愿的可能性而迷茫,可是后来想明白,即使没有去到最理想的地方,在其他的去处也会有闪闪发光的偶遇。也许每个地方都各有各的好。”

R:“但换个角度,也是各有各的坏嘛。”

“但换个角度,也还是各有各的好嘛!!”

“不过,很感激最后还是如愿来到了这里。就单从现在说……错过这所学校的话也会错过今晚的你们啊。”

何止于此。虽然每天都要想一遍自己何德何能,但在这里获得的一切真的让我自己也变成了更好的人。(大概吧……希望如此。)

R 忽然意识到什么:“哎,说起来我们还没有共友……现在有了!你是第一个!之后一起出去玩叫你!你下次来的时候也可以叫我们!”

“你知道北京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我:(愣住)

“啊……”

R:“那杭州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我:“啊那可就多了!西湖!!寺庙!!河坊街!!”

过了一会儿忽然想起北京有个 798 艺术园区。“噢!旁边还有宜家可以吃冰淇淋,每个月都会上新……去年夏天跑去吃了四五次……那个黑芝麻的我特别喜欢……还可以拿到商场里面去吃……还有一块钱的基础款冰淇淋加上工作日免费咖啡就可以自制拿铁……”(手舞足蹈)

看着时钟一秒一秒走过午夜——法律意义上真的增加一岁了!

如前所述,此时 R 正好下班,回到 Z 与我身边,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酒瓶子,邀请我们挨个品尝。还调了一杯写这些时已经记不起来的特调。

有人陪伴的时间过得很快。四更深夜,周围的顾客不知不觉间都已陆陆续续离去。R 与其他工作人员打着招呼,接着我们三人一起推开门。

“以后一起玩!”

……

骑车停在熟悉的路口,微风从身后传来的拥抱仍然夹杂着几分冬天的气息。陌生人或是新朋友的无条件善意总是让我惶恐;而学期开始前完全没有想过,今年竟然还会收到五六位朋友的礼物。我不知道我到底要做些什么才值得这一切——新的一岁,我也好像好想成为能把这样的幸福传递出去的人。虽然我的能力有限……可是这么“不自量力”一下,有什么不好呢。

333˚【行进】

午饭,啪,没了!

在宿舍草草吃过东西之后去艺教排练。今天是春季游园的第一场排练,排练教室里人头攒动,打击组来了十位朋友,各自抱着乐器或是鼓垫,把教室的外半圈坐得满满当当。

获得了行进专用新鼓槌!

白色粗鼓槌。

晚上在艺教楼拿到了今年的乐队周边,乐器小魔女卡套🪐绝世美貌!还有去年的扑克牌返场!

Joker 扑克牌,牌面图案为星星指挥杖。

深夜被网易云音乐推到《春意红包》。今年春晚时就闻到一股中 V 味儿,后来才知道原来是 B 站 2017 拜年祭的作品。今天第一次听原版,感觉比春晚版好多了,春晚改了个啥啊!十分意义不明,编曲成了 EDM 电音风,“邪祟”“鬼祟”之类的词被生硬替换,开头跳过了一段很可爱的主歌,“该用什么清扫——锣鼓鞭炮”的对话被弄成自言自语,而且副歌的节奏被改得好怪!!到底是为什么!(拍桌)(拍桌)白瞎了人家那么好的作品那么用心的舞台妆造!要我是导演我肯定说什么都要把这首和《问月》全文原封不动地留着。好喜欢这个词作,泠鸢太厉害了呜呜呜呜!

乐曲封面。漫画形象的歌手们站在红色的亭子前。
春意红包
🎶Wing翼、泠鸢yousa

334˚【会】

午饭过后在活动中心和友人 S 相约一起各干各的活。不一会儿 S 拎着两杯奶茶进门——刚才差点就自己去点了,最后还是没去,好巧!然后便来到了选择困难环节。难不倒我!

RANDOM.ORG 随机抽取的数字“2”与屏幕前的奶茶。

还收到 S 赠送的两个小鱼形状发卡。非常可爱!喜欢!

傍晚听说动漫游戏社团的朋友过生日,有好多熟人出去聚餐,纠结起来。晚上有乐队的期初会,作为新师父需要和小朋友见面,不能随便请假;但是掐指一算,现在 17:45,半小时后开始吃饭,距离期初展望之后的拜师会环节还有一整个小时,绰绰有余!冲了!

结果 18:45 才坐定,中间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我也不知道。总之见过熟人、给寿星朋友祝过生日快乐就往回赶啦!吃饭什么的只好之后再说了!

从购物中心赶回艺教,哎,本来去旁边点心店买小蛋糕的大好机会也错过了。见到了新朋友!然后台上手忙脚乱把流程顺序搞反了。结束后在排练教室凑热闹参与保留节目“打击乐器巡礼”,然后把新徒儿抓住先来一个单击教学——睡觉前的大好机会可不能错过!

前些天和栗子同学聊到汉语发音的事,她说发现把“不”字强调念出来感觉就会比较北方。仔细一想,可不是,“不”在吴语里是入声字(后来查到东南地区方言中大都如此,包括粤、闽、赣、客家),我本以为自己普通话除了前后鼻音不太明显之外就和拼音写的没什么区别,今天发现念“不想”和“布艺”的 bù 发音竟然完全不一样!太神奇了!一些小小的上古汉语震撼!

335˚【Nap】

啪!

呜啊啊啊啊啊怎么可以有人十点起床然后吃不上午饭啊!

在宿舍被自己蠢哭。

把早饭当午饭吃了,终于还是拖拖拉拉出了门。跑去艺教捡着钢琴就开始练。

本来说是想不听音频自己慢慢揭晓,但是毕竟配乐改编与古典作品不一样,而且人家弹完混好音当专辑发出来,肯定还是能从中一窥作曲家的想法。于是听着听着就把整张专辑听完了,认真挑了一首《Nap Time》。

排练教室门口的友人 W 搬着三脚架,说是正在拍纪录片作业。听闻我准备练琴,面露喜色:“等会来拍你!”我:“补药啊今天练新曲子你会拍出满满破碎感的!”

接着练到一半果然来了!我弹射到旁边:“啊啊啊啊啊!”INFP,社恐了!但都已经被这样抓住了,终究无处可逃,被安抚下来之后开始小心翼翼地摸前半段。乐曲轻飘飘的,我也轻飘飘的,生怕响了一点或是按错了什么把沉睡的小鸟惊醒。被夸手好看、“好适合弹琴”,说好像电影里的女主。呜呜呜呜 W 真好!

但其实所谓“适不适合弹琴”明明是钢琴尺寸太死板的缘故吧!还有这位作曲家 Pablo Enver,明明知道现在钢琴只有一种尺寸怎么还在滥用九度还有奇怪的手势啊啊啊!!

然后给小朋友上小课。电子专业的话,又可以开始讲什么法线啊二阶导啊振动模态啊闭环控制之类的了。理解师父、成为师父!小朋友学得非常快,不愧是春季招新唯三的新朋友之一。

晚上在艺教楼爆睡。闭馆后刚骑出没多久便意识到耳环落在艺教了,上次与友人出去玩就爆装备把同一副落在出租车上提前下车,后来在友人那边留了好几个月;这次又摆在桌上忘记拿了。人怎么可以那么笨呢。

338˚【2】

我欺骗自己很多遍,说自己还是有很多很不错的地方;别人有时也这么说,我在感动之余也想方设法让自己去真正相信这些。但即使连自己都骗过,也还是藏不住的——下意识的反应还是会让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自卑。每当身边有人靠近时都会紧张地停下看看是不是那些“友人们”。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正在做的事。我怕变成笑话。我怕他们看到我苦于那些他们信手拈来的事时焦头烂额的模样。

我知道他们是“有才”的、“努力”的“刻苦”的,很厉害的同辈。这样优秀的人真的做什么都会成功的。有时我甚至不敢靠近他们。这种东西要上哪里学呢?才华与魄力本来就不是学得来的东西,而人家的努力……我知道即使自己拥有十倍的天赋,也不会有魄力去付出十倍的努力来发挥。这么看,也确实是人家才最能当得上这样发光的人啊。

草草吃过饭赶去排练。两场连续的打击组小合排,第一场是行进,第二场是音乐会。行进演出到了第五年好像也开始有些疲倦了。音乐会的乐曲因为太拖延导致没分到乐器,只好旁观。连带排练的指挥都已经有两位后辈可以担任了。四五个人挑大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啦,虽然值得欣慰却难免也有几分不舍。不过,这种事情也仅仅是怀旧罢了,哪有一成不变的事。

因为没有必要的任务,所以提前出发——今晚 Second 酒吧放电影,是去年底上映的《好东西》。虽然一直很想看最后却也没有贡献上票房,我知道要是没有这种机会,以后大概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看了。虽然 R 今天不去上班,但一个人去也没什么不好的!

于是这一次一鼓作气立刻拉开了酒吧的门。招呼我的是上次见过面的另一位姐姐。晚上七点的酒吧相比上次更空一些,只有一两桌人。找了一张正对投影屏幕的沙发坐下。

《好东西》串起城市生活中平凡或是非同寻常的一幕幕,将几个人的世界线巧妙地揉在一起,像是影片中间的那段声音蒙太奇:把平凡的生活放在大家眼前,然后融化、煮沸——每个人的生活何尝不是真诚、热烈而动人的诗章,何尝不可以是“XX 主义”宏大叙事的一角?影片里王铁梅把自己的私生活事无巨细全都写进文章: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离不开每个人不完美的经历。而电影本身亦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怎么不是一种 meta!)。网友说得很对,气质与一部分日剧很相似。

配乐选曲也很动听,可惜坐得太远没看清歌词字幕。在女性主义的议题上虽然略显生硬、颇有些爽文的感觉,但这样的声音出现本身便是意义。这才第几年!而且父权爽文还少吗?

最喜欢里面说的这句(大意):观众只需欣赏,固然快乐,但是快乐太多难免无聊;创作痛苦,但是只有痛苦才能让我们体会到快乐的珍贵。

作曲老师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发过一张期末考试时同学们埋头苦干的画面,配文大意说创作只有首尾是快乐的,剩下的全都是痛苦。我深以为然。回过头看今天早些时候的痛苦好像也释然了。

正纠结着要不要回程顺路去糕点店时,屏幕上放起了第二场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

先前点了一杯“冬日坚果”,虽说是冬日特调,实际上是冰饮,再加上最近的气温,冬日的氛围早已所剩无几。坚果的气息混合着酸甜(没尝出是什么),最初显得有点奇怪,但好像很多酒吧饮料都是这样——习惯之后才越来越能理解它的妙处。(何止酒吧饮料!世界不就是如此!)第一部电影的时间恰好也是这杯坚果的时间;接着,空杯子在索菲的房间里散发出若隐若现的香气。

周围的几桌人玩着店里的大富翁桌游,聊着天。

一直听《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音乐,却连剧情人物都不知道。想不到吧!卡片琴上弹得那么开心其实一丁点都没看过!《魔女宅急便》《龙猫》《崖上的波妞》也都只听过曲子没看过!

电影结束,大屏幕重新变成了点歌台。点歌台的声音倒是很大,足以盖过刚才临近片尾时不知哪里传来的、盖过电影音乐的歌曲声。哎,好像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大的盖过小的、硬的盖过软的、快的盖过慢的、明的盖过暗的。比如配器,比如环境噪声,比如有些评价体系,比如话语权。配器法里我们会仔细研究这个问题。可是其他地方呢?

已经临近午夜,身边三两成群的人们来了又走,我似乎是今晚唯一一个独自来的。周四的深夜显得分外冷清,我也该准备走啦!

厕所的灯坏了,不过隔间里有一盏小灯,与一个毛线织成的纸巾袋相依悬挂在门上。小灯是油灯的形状,但发光的是灯丝,想来是充电的——虽然从黯淡的光看来似乎快没电了。

走出大楼,外面雾蒙蒙的,有一辆洒水车刚经过。走过狭窄的铁栏杆之间,衣摆上不知是扣子还是拉链划过栏杆,发出叮叮的乐声。有点像音树。四下张望,一辆小黄车停在同样黄色的外卖员身边。片刻后外卖员便离去,只剩我拿着手机扫描自行车,听它“滋啦——嘀”地解锁。

红红绿绿跳动的信号灯带领我冲过一个个路口;手腕上旋转的玻璃圆盘告诉我太阳还有多久升起。城市的风吹过头发与裙摆,从一条路奔向另一条路。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与故事里的奇幻世界怎么不一样呢。

迎面吹来的风已经褪去了刺骨的寒意,即使傍晚回宿舍放东西时忘记穿上薄外套,仅靠短袖裙子与羽绒外套也足以把这残冬的气息变得温柔。

春天真的要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成为更好的、更优秀的人啊。

我现在所有痛苦的事其实都是源于我的能力不足
[……]
生活好像变成一场追求一句“你其实没那么笨”的竞赛。
[……]想要“天才体验卡”,一天也好。

我的嘴替。

不过,我还是觉得“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此言不虚。更何况——

[……]不是噩梦的话就这样梦下去也不错。

340˚【Bon】

摸索出了一个规律:每次行进训练之前我都会起床拖延,导致吃不上午饭。在超市抓了一个面包、点了一杯奶茶——其实当作早饭好像并不差。也没有那么不健康嘛!

这次的老师(下称 L)与寒训期间不是同一位,但同样来自军乐团。据说乐团“刚从法国回来”,刚完成一场展演。

L:“我们这种演出需要做到三个字,说出来挺俗:‘不要脸’。太拘谨了看上去就不好看。”

“我就不信你们谁没有疯狂的一面”(指指指)

准备热身。L:“来放点劲爆的音乐,你们有没有什么劲爆的音乐。”

此时我已经憋笑到表情扭曲。

然后音响旁边的队委同学凑到一起捣鼓了一顿,放出了忘记是哪首管弦乐作品。L:“别放古典呀!给你们听听我们都播什么音乐。”

然后音响里传出行进管乐演奏的《Autumn Leaves》,或者应该说是《Les feuilles mortes》。好家伙!不愧是刚回来。

然后队委接着放《YMCA》。L:“哎这个是啥曲子来着?”在我们七嘴八舌说了好几遍 YMCA 之后,L 老师:“噢,《妈妈咪呀》。”

下一首是 L 老师点的《Beat It》。前奏合成器声音出来的时候队委愣了一下并且暂停了音乐,L 老师:(指)“对!就是这个!继续放!”

L:“来一个慢的。”队委:(猫脑过载)“老师点歌吧!”

L:(沉思)“小野丽莎!!随便放一首就行!”

C’est si bon》。好好好好!所以我们啥时候去法国演出?

341˚【Time】

我花费很多很多精力去“证明”自己好像还是有那么一点天赋、好像也没有那么笨。证明给别人看,证明给自己看。当然,要“证明”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其实就是伪装吧——这可比拿出自己拥有的要难多了!现在也逐渐接受,无论我再用力,也总归会有人在我想做并且自诩擅长的每一件事——every single thing——上面做得比我完美,而且好出不止一点两点。都不用互联网,光是这所学校里就有不止一位认识我的人是这样。甚至人家连爱人(动词)的能力都比我好上太多。哎,毕竟人外有人嘛。你说既然有这种存在,那我继续努力、继续自讨苦吃的意义在哪里?我其实不知道,但至少对我自己而言,“这些事情是我做的”,这本身就是意义:不然,我可不就什么都没做了吗!这个“意义”还可以推广,比如我画了一张贺卡给 A,纵使 A 的好朋友 B 画得再美丽、真诚——那也不是我画给 A 的呀!说到底,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涉及到人际关系时尤其如此。想到这里好像更没有纠结了。

我总是做些白日梦,幻想着自己要是拥有身边那些 10× engineers 或是才思泉涌的艺术家们的天赋与才华,我会用它去做些什么。与无数的白日梦一样,这每次都让我得以品尝一份转瞬即逝的快乐与激动,简直像是什么物质滥用。

今年寒假与家人聊起为什么我上学那么累,甚至身边的大家简直全都是在摸爬滚打,相比上一代的平步青云,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说,如今的顶尖学府大概总归要给顶尖的天才留出空间;而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光是挤进来就已经耗尽了运气,已经很知足了。而这里最多的也就是普通人,所以大家都只是姑且勉强过着,不奇怪。我也没办法嘛,我又不是那种能做到极致的天才,只能累一点、争取尾随人家的脚步姑且走一走这条路。这对我而言已经足以大开眼界了,这种“触碰自己边界”的经历已经给我带来了足够的启发。

傍晚时走出艺教楼,望见一弯新月和金星(回去看星图软件才知道的)一起挂在西方低空,似乎马上就要落入河流的尽头。新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呢。

最近一周几乎全都蹲在艺教楼整理日记、写曲子或是练琴。感觉净是望不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或是我自己认为“完成”)的事情……

上周开始,宿舍窗外的小树开始长出花苞。某日夜晚骑车路过大草坪时,闻到了泥土的气息。白天这附近的自动喷头开始往草地里喷水。往食堂的路两边的树还暂时没有动静,但想必也不会太远。这两天是社团招新的“百团大战”,C 楼对面搭起的粉彩色大舞台旁有个分发鲜花的活动,把得到的一支白玫瑰放到艺教楼养了起来。虽然不像宿舍那样有充足的阳光,但至少是个温暖的环境。希望接下来的一周它能过得开心——到时外面是不是也该有更多的花了?

窗边插在饮料瓶里的白色玫瑰。

343˚【Flow】

中午往食堂的路上见到路边的树下聚集着几位行人,定睛一看树上似乎也已经长出小花苞了,一个个深绿色的小球挂在枝头。春天开始了呀!

这两天还是与过去的两周一样,在艺教楼搞那几个曲子、练琴,还有跟人闲聊。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埋怨自己为什么做每件事都那么慢。日记差不多到今天才刚整理好——一个月只更新了两次,每次都是倾泻式更新。但至少还算是在写嘛!

今晚听到两首很可爱的曲子。Shimmering Shapes🪐fifteen frolicsome figures🪐。十五平均律微分音里的爵士和声,像是在做梦。我之前也从未想象过微分音的乐曲可以让我产生过“要是我也能写就好了”这样的想法。YouTube 上也有第一首的扒谱 “Cute microtonal piano piece”🪐,如标题所言,甚是可爱。

明天大概是工作狂模式,不会记录了,所以就到这里撒花吧!兔子月见。

permalink | by A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