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录

Poco a poco accel.

目录

255°【结】

256°【破】

258°【Yukisora】

259°【检查】

260°【充】

261°【雕塑园】

261–262°【云】

263°【舞台(上)】

264°【舞台(中)】

265°【舞台(下)】

专辑封面,女孩走在路上,一旁有日语标题“逐渐变快”。
逐渐变快
だんだん早くなる🎶40mP

255°【结】

总算是差不多把感冒赶走了!傍晚冲了澡、洗了头,在宿舍胡乱吹干。今天本想找出那顶毛绒帽子还有一双厚袜子,虽然都没找到,却意外收获了原本为《FUNgi》布展时准备的压缩饼干。虽然保质期有四年,可无论如何得把它消耗掉,那择日不如撞日,晚饭就是这个了。

晚课和组员们聊明白了好多作品设计上的细节,也终于在老师的指点下搞清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机械结构。在嘈杂的教室大声嚷嚷各种零部件方案细节,一个小时冲走了不知道几个星期来的无数困惑。只可惜下周的结课汇报大概没法做出完整装置了;本还想给班上大家试玩的。不过后续投稿论文的设想得到组员一致赞同。NIME 我来了!(搓手)

早上在围观 Arduino 那门课的结课作业。昨晚本还想是不是要早点起来看看,万一有需要帮忙的问题;不过后来因为自己睡觉太晚,便作罢。这两天里同学们完全没有来找过我,不出意外的话其实任何问题都能自己解决了。真感动呀。

班级合作作品是一个承载着《勇敢者游戏》(Jumanji)的箱子,我不太了解这一系列作品,不过感觉和《马里奥派对 8》里的丛林地图十分神似。有一个代表玩家的棋子,走到特定格子上会触发不同的演出效果,包括灯光、动作、声音。细节的制作也很用心,图案绘制、动作与层次安排都透露着细致的设计,道路外侧的地面都粘上了草粉,一旁是黏土捏成、绘制后上釉的蘑菇,还挑选了一段背景音乐,环境氛围十足。

装有棋盘与场景的箱子。
箱子内的灯光变为暗蓝色,背景中的几棵树向两侧移开,显露出一双发着光的猫眼。

其实不是很喜欢结课。结课意味着班级里的大家已经熬过大夜、走过了创作中的无数煎熬;意味着木已成舟,意味着烟火过后的余烬,意味着工作地点的一团乱七八糟需要有人来默默收拾。这份作品的归宿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这些刚开始熟悉的同学们——也许见不到了。所以下课后跟着一小群同学一同走出大楼、听着他们讨论着前前后后的各种经历,各种相熟的同学之间的话题——我终究只是个旁观的局外人吧。

背后更大的原因其实是,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结课意味着到此为止,我再没有机会去争取在 2023 年秋天的这门课上做得更好了。我有没有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呢?误导了别人多少次呢?有没有给人带来过无形的压力呢?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几句话,“有人教给我我不知道的事,还不让我觉得自己笨。喜欢这样的人。”我能成为这样的人吗,可以去尝试成为吗?

不知道。好想为自己每一个做得不好的地方向同学们道歉,但我断然不会真的去这么做……毕竟不过就是自我感动而已吧。以后继续努力就好了。

下午在实验室工位焊接、调试硬件。好像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得那么顺利过了。

256°【破】

晚上大合排被指挥吼了一下,虽然是指挥老师为了超过乐队的声响传递给我(也有正忙着三头六臂顾不上音量控制的缘故),但属实吓了一跳。

为什么一个色彩乐器还要负责稳住节奏呢?本身就在从属地位,需要贴紧大乐队,但很不幸又归在打击乐组,所以莫名其妙会担上所谓“节奏”的责任。又要听着别人、时刻预判那简直是 rubatissimo 的独奏还有管乐组根本不数的节奏时值,还要盯着面前的键盘,怎么能在本该匀速的段落拉住七零八落的乐句?当然一切都可以做到,只是是否有些不太必要,而且也很不公平。打击乐器作情感、形象的表现本就比管弦乐难,我只有在认真和面前的乐器建立连接时才能摸索得出,别人硬要来插手的话是根本毫无益处的。更何况我能一直贴着人进,为什么反过来我从来没感觉被贴过呢?只能说这很奇怪。

而且无论如何,被吓过之后一大段是都没什么状态了。之后在这个地方也很难说是不是会受这种印迹影响,声音的记忆与体验总是重叠、相连的,破洞再补也还是破洞。算了,希望早点忘掉。

说到这个,最近乐队排练强调的总是“情感”、“音乐表现目的”,我觉得对这种“专业的业余团”而言这些简直都是废话,但确实,现在限制乐队表现力的完全就是意识而非机械上的技巧。其实意识到这点的时候还挺震惊的,乐队不应该就是去演绎、塑造音乐的吗?哪里只是对着谱子执行出来呢。也许平日里对审美意识的强调还是十分缺乏,所谓“业务水平”的范围(或是这个词看上去的范围)有时候会显得很局促。之前和人聊到指挥其实就是在内心设想的音乐性与乐团的局限之间权衡,其实乐手何尝不是如此,在音乐表达与自身能力之间谋求平衡,而在我们乐队这个水平上,后者就已经几乎从来不会限制发挥了。

这几天的气温不算低,室内更是恰到好处地舒适。拉开窗帘,阳光冲进房间,扑在身边堆作一团的衣服上。从今天开始喜欢上冬天~

下午在实验室工位焊接、调试硬件。

好像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得那么不顺利过了。昨晚刚调好的小装置连着空板子一起丢得一干二净(不知是不是落在了快递点),新的东西调不明白;画的新板子差点以为没赶上交期分界时刻、进而赶不上下周的结课展示,难过了好半天。晚饭又是压缩饼干,深夜往回走时想起早上本还极好的心情到现在被彻底破坏,又开始抱怨为什么自己要被迫对着这一大堆学不明白的东西受苦,明明别人都在考虑作品,甚至开始考虑实习、毕业的事了,我却还在做不明白的工程之间焦头烂额。唉,偌大一个学校我竟然一位懂这些的工科生都不认识,现在还莫名其妙成了课题组硬件工程扛把子、被说成是“特别技术”,想到这就觉得简直荒谬。交叉学科好像不是这么交叉的吧。

258°【Yukisora】

初雪!

子初时分从实验室出来,本还在望着空无一物的天空期待,仔细一看身边的汽车上已经长出了一层浅浅的毛茸茸;骑车到宿舍附近时就已经有迎面飞来的雪花撞在脸颊上了。一阵风卷起一把盐撒在空中,背后是打烊的食堂,好像对我说,下次可别错过饭点了呀。

深夜睡下时向窗外望去,地面已盖上白色的地毯,而天空被映成了明亮的橙色,好像地上的路灯都成了蜡烛,趁着深夜无人偷偷聚在一起,愉快地庆祝这冬天的仪式。

自行车座上的一整块白色积雪。

今天第一次去参观了课题组的新办公室。位置在学校旁边一座大楼的九层,向窗外望去能看见一根巨大的——似乎是烟囱,但是很安静,里面没有东西冒出来。今天窗外一片白茫茫,四处都是积雪,这样宁静的世界就在一下午的工作中悄悄暗下来,换上车水马龙的烟火气。该休息啦。

259°【检查】

明早需要去医院做检查。因为好几项检查都要求空腹,晚饭后就不能再吃东西,这就像是那个白熊效应,越不能吃的时候越看什么都馋。

早起。原计划骑行半小时,可是早起加上寒冷的天气实在对自己不是太放心,顺手一查发现实验室写字楼门口就是公交站,可以直接抵达医院。实验室真是好贴心,要是晕倒在工位上就可以直接去医院,哭死。在工位放下东西,轻装上阵去乘车。

路边叶子盖着的一小团一小团的雪很可爱。

灌木叶子上的许多小块积雪。

恰好今天立创开源硬件平台星火计划 2023🪐 开始大众评审投票,路上一直在看各种项目报告。之前看到要求说只要“至少能看懂原理图”就头铁报名了,稀里糊涂进了名单,不过真的看起来倒是确实能差不多看明白大概。话说人家的本科毕设怎么就能做那么多自己想做的好玩东西呢,想起我那个被当时的指导老师否掉的方案就心痛,呜呜呜呜呜。

刚到医院就查出个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因为看到医生毫无防护、也在我摆弄着手腕时说什么都不用摘,还以为是超声之类的原理,做完才发现背后贴着“小心电离辐射”的标识,事后上网查才知道是极低剂量 X 射线,要是提前知道的话大概又要紧张好一阵子。超声到一半被医生质疑有没有空腹,又说有可能昨晚吃得不够清淡,可不是,为了今早饿着的肚子提前吃了一大堆。扫到胳肢窝的时候努力憋笑,这么说来上次被挠痒还是上次。

接着被抽了八管血,抽到后面都能听到血液流进试管的汩汩声。看到附近按着胳膊一动不动的都是女孩子,似乎完全没有见到青年男性,一个个身体都那么健康的吗,羡慕。

然后终于可以吃东西了,如释重负。

260°【充】

今早去医院前从另一个小包里翻出了前几天弄丢的小装置,中午捣鼓了一会儿还是没怎么调明白。两天后就要结课展示了,虽然对于这个项目而言只是阶段性汇报,但还是想做得好一些;眼看来不及做出实物演示,赶紧改变策略,晚上画了一大堆示意图,还计划做个展示概念的小动画,以内容量来充实汇报。

一觉醒来顶着大雪去实验室想着挣扎一下继续调装置,结果不过多久,捏着 12 V 电源线的小手一抖——“啪”,看着眼前的火花与板子上混乱的指示灯,在瞬间的心凉过后庆幸起来:昨晚的自己真是明智!

这样一来就不用纠结是调装置还是做图做视频了,拔下调试器插上数位板,关掉 KiCad,打开 Krita 和 Kdenlive……完蛋!我被 K 开头的软件包围了!

261°【雕塑园】

晚上乐队小合排结束后与友人们去逛超市,把车停在操场旁,操场四周的灯把地上的雪照得耀眼,似乎在这寒冷的冬夜造出一片灵动的梦幻乐园。许多人在操场上四处走动,在雕塑前驻足、触摸,甚至还有人在铲雪,俨然一片忙碌运转的生活景象。

于是大家逛完出来便直奔操场。这时大灯已经熄灭,但雪地反射出的光把四下映得通透。远远看去竟然见到了一闪一闪的灯,绕在一座高高的雪柱上,自在地向黑夜打着招呼。凑上前去,原来上面还有彩色的气球,还有许多小装饰,散发着节日的气息。

横向拼图。雪雕砖头堆成的柱子,形似圣诞树,红色、绿色的气球与小灯围绕其上。近看可以看到上面放置着小雪人和粉红色花朵。

还见到了卡皮巴拉、复活节石像,以及许多许多其他场景,包括传说中的马桶。还有隔壁 P 大的校徽,精 P 狂喜。

雪雕水豚,头上顶着一个橘子。
两个小雪人面前放着一只酒瓶。

啊,我也好想堆雪人,等我糊弄过明天的结课汇报……呜呜呜……

261–262°【云】

昨晚拿到了新的小板子,下午急忙焊上(虽然焊了一个多小时)再一顿测试,晚上能拿给组员们看一眼明白大概意思就好了。接着继续画图。

本想让电机旋转,但不知是信号没给对还是什么缘故,只能一抖一抖。非常讨巧的是,我们的设想就是让电机这样来回跳动——详见后面的视频——所以这样即使真要展示实物也是可以的。

提前出发去结课汇报的大教室,希望一切顺利啦。

“唱歌小云”概念展示🎞Cu_hum.mp4(537 KiB, 00:36, 960x540)

老师提前订的外卖已经抵达,各种食物和饮料放在教室后方的桌子上。其他组讲得都很有意思,有些在设计方面下了大功夫,有的则实现了有趣的技术。尝试用不同材质 3D 打印户外运动装备、即时描述摄像头画面里的人像、检测运动时的脑电信号……各种奇思妙想应接不暇。

因为被排在倒数第二位,所以听其他组汇报时抽空和组员赶工改了改演示文稿。感觉要是自己做的话会一直改改改,但其实这种阶段性汇报的内容只要完成功能就好,在现有的模板上修改着实方便快捷,而且即使忽略细致的排版设计,看上去也相当不错,确实不用事事追求独创、完美呢。幸好不是我来做。

汇报过程很顺利,老师的评价也非常高。不过在老师特意提起毛绒玩具《FUNgi》并说“能看到你在儿童相关的产品上有深入的思考,这次也看到了你从‘陪伴’到‘教学’的拓展”时有种莫名的怪异感。事后回想,大概是因为我做这些的时候都完全没想过“儿童”这两个字,尤其是这个小云装置,完全就是做给自己玩的。也许是老师没意识到成年人也可以玩玩具,不是,你们成年人真的不想玩吗!不会吧不会吧!!

装置硬件设计稿与程序仓库位于 GitHub🪐,近期持续更新。

中间休息时听到旁边传来马林巴的声音,顺着声音看去,这个教室里居然有马林巴??那不得来个 iPhone 铃声。不过这架琴似乎与 440 Hz 相去甚远(甚至好像不是 C 调,分不清楚,相对音感人是这样子的),总之出来的声音不是特别对味。然后又胡乱敲了小动画里的《雪花》还有《与你同在》之类准备放在装置里的八音盒经典曲目。

之前就说不喜欢结课,今天也一样。这里的同学们也许之后就不会再相见,其中还有 P 大来的同学,纷纷感叹“下次进来就又要预约了”。和组员们也不会再为了听课而每周固定见面了。留在教室收拾了一会儿,和老师告过别——虽然以后老师大概还要见很多很多次——最后在楼下恰好遇到正准备出发的 P 大同学们。与大家作别,然后独自骑车往回走。

十分开心,也万分不舍呢。

263°【舞台(上)】

晚上乐队大合排,视奏了一首返场乐曲就匆匆离场……

——去看 live!

是校内场地的演出,请了几位电子音乐人来到现场,其中有一位还上过 NIME,大概可以想象会是那种计算视觉图案加上电子乐的抽象艺术。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录像,但感觉不怎么看得懂,还是想来现场感受一次。

演出地点在校内大音乐厅建筑里的一个小场地,叫“实验剧场”。这个地方以前来过好几次,很快便抵达——咦,怎么没人检票?结束时才发现自己走的是演职人员通道,笑死,根本不知道实验剧场还有正门,从正门离场时在金碧辉煌的大厅晕头转向认不清路。或者不如说这座建筑在我印象里几乎就只有后门吧。

回到刚抵达的此时——在走廊里远远感到空气的振动,知道演出已经开始。推开门,闪烁着的红色光芒弥漫在整个剧场,左右两块方形幕布上投影着变化着的几何图案;中间是一个调音台,音乐人盯着一堆音频设备之间的笔记本电脑,忙碌着四下摆弄。声音与形状都在不断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群观众聚集在场地中央,有的随着音乐节奏摇摆,也有的只是好奇地探头往前张望;后方一排座位上坐了不少人,墙角和周围的地面上也聚集着蹲坐的观众。

整场演出持续两小时,其中最喜欢的正是这位去过 NIME 的国音老师马仕骅与另一位音乐人 QIU 合作的作品。有一首标题叫《孤独的海》,画面中反复出现的图案是一个聚集着粒子的长方体以及一个水波状运动的网格,不知为何确实很有“孤独的海”的意思。下一曲刚过半时终于又坚持不住睡过去,昏暗背景下的一块亮光真是好催眠,今年那么多演出就没有一次没睡过的,唉。醒来不久就是下一首《重生》,所以睡醒就是重生吗,我已经完全理解了!

尽管到最后陷入了审美疲劳,但似乎确实模模糊糊地摸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抽象的图景可以是任何地方,可以带着观看者去到遥远的宇宙、微缩的奇境,或是捉摸不定的过去与未来。音乐则大都是整齐的乐句结构与动机反复再现,乍一听不知所云,却可以有无数的声音隐喻藏匿其中,也同样有着结构的设计与动机的呼应,激发着每一位听众自己独一无二的想象,在作者与听者之间建立一条如振动的弦般难以捉摸却真实存在的联结。

只不过一晚上所有声音都是四拍子,只有少见的几处三对二,结构安排也十分整齐。不好玩!虽然 power-of-two 很符合计算艺术的风格但是想来点更实验一些的!

几天的降雪结束,吹着的风像要把人身上的温度全部抽走似的。路边的积雪如海绵一般,把化开的水挤出一点儿,自己则变得愈发坚硬,仿佛捂紧自己身下残余的寒冷,不愿那么快就在即将到来的阳光下回到天空。

这么说,雪是不是就是天上的云朵结冰掉下来啊。

264°【舞台(中)】

晚上是新一届二队的首演。上次看首演仿佛就在上次,当时台上的成员如今都早已是一队的老朋友,而今天的演员们转眼也已经成长到可以撑起大场面了。掐指一算再过五个月就是沙龙音乐会,然后就要并入一队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演出曲目是《阿巴金曲》(Abba Gold)和《海门序曲》(Seagate Overture🪐。昨晚跑出艺教楼时听见了二队加排的《阿巴金曲》,完整、流畅、充满表现力的乐音从排练厅悄悄流出,在安静的大厅里回荡——不禁驻足听完全曲,赞叹于演绎之酣畅。想到这首乐曲其实也有自己出的不少力,觉得能参与其中真是好幸运,说是荣幸也全然不为过。

三年前(居然只有三年!看来自己也没有那么老)自己的二队首演也有《阿巴金曲》,另一首也是长得差不多的 Swearingen 曲《荣光的一切》(In All Its Glory🪐],在二楼举着友人的手机小心翼翼地录着像,神游在几周前的排练厅与几年前的舞台。

想来这大概会是最后一次在首演上听那么打动自己的乐曲了吧。不过当初谁能想到不过三年就又轮到了一样的曲子呢!能有这份经历实在已经是非常非常幸运啦。

忽然想起《Seagate》其实也是之前参演过的乐曲——去年暑训时拿着键盘乐器的分谱在二队的汇报上视奏(就是这里提到的对比),几乎没敲上几个音,也没太多心思去欣赏乐曲本身。后来这届二队也没有再排过这首,但当时一同参演(后来也由我见证了沙龙音乐会)的友人不止一次表示喜欢《Seagate》的中段。之前无论是视奏的舞台上,还是满脑子带排练时的几次浏览,都几乎无心关注打击乐集体休息的中段,更腾不出精力去用心体会这一段音乐;要不是友人这样说,我也许真的会就这样错过这动人的旋律吧。

第二天翻朋友圈才发现今年给男生节写的横幅“追寻大海之上金色的一切”恰好覆盖了演出的两首曲目,被好几位同学用作了帖子文案。又一次感动,简直是台下胜似台上呢。

演出结束后搬了一堆乐器,然后和老朋友小朋友新朋友们去聚餐。

切身体会到一旦叫出第一声“宝”,之后就不会再对这种称呼心存任何疑虑。从好奇把别人叫“宝”的习惯是怎么来的到桌上四人建出名为“宝宝巴士”的群不出一小时。谁还不是个宝!

晚上正准备美美睡个懒觉,忽然看到消息,这才想起明早又是排练。为什么要演奏春日影!

这是演出走台前的最后一次合排,持续近三小时,整个乐队的完成度相比以往几次高得多。越来越期待正式演出啦。

《迷星叫》,钟琴视角🎧MAYOIUTA.ogg(400 KiB, 00:52)

(虽然我坚持认为歌词「何千回」处的旋律扒错了一个音。)

中午看到友人转发校园歌手大赛的领票通知,说还有票。这是本年度的决赛,之前参与过的阿卡贝拉乐团今年一下子就进到了这一轮,自然不可能不想去。于是想了想自己的时间安排,填好报名问卷,期待着明晚排出时间去看。

然而下午和友人聊了没几句就想起,原来今天就是周日,歌赛就是今晚!晚上还有本届学员班小朋友的首次大合排,还想着来围观呢,这可怎么办。

而且星火计划还没投票!

于是赶紧在艺教楼看起项目报告来。一看就是一下午,外面天色渐暗,还有十几个项目没看完。这下要在歌赛现场看电子制作了。

265°【舞台(下)】

匆匆吃过晚饭回到艺教楼拿上背包,与提前到场的学员班小朋友们告过别,奔向歌赛现场。

赛场外看到乐团的海报。乐团成员来来去去换了不少,几位相熟的老朋友们带上了精致的妆容与修图,似乎也都认不清楚了。也许我终究还是与曾经的“家人们”渐行渐远了吧。

开场前播放了一些歌曲,有一首三年前歌赛的主题曲《听到音乐请回答》🪐特别喜欢。MV 片尾一看,于盛、刘晓光、宿涵,制作人甚至是熟人,不愧是这几位。还有一大片熟悉的名字,原来是音乐梦想计划制作的。当初入选时兴奋得要上天,结果一年下来全忙着课业,什么都没写,唉。感觉自己本就该多花点时间搞这个,那些“正经”的东西哪怕现在灌水以后也会被迫学明白,可是写歌的话,谁知道以后会有多少机会呢。

其实听时心里大致就有答案,大众评审会喜欢什么样的演绎。第二轮《Daft Punk》开始不久就明白,虽然技术上的要求极高,可是这个风格实在很难吸引到观众投票。对手的舞台演出非常精彩,但技术上确实同样显露出缺憾。至于整体倒不如说完全没有可比性,带着专业伴奏乐队与伴舞的个人演唱和阿卡贝拉对比简直就像是拿着两个词语要给它们比大小。而且艺术的量化大概永远都只能是片面的吧。

原定第三轮的歌曲是《Seasons of Love》,但也许是听不到了。同样是大约三年前我也参与过这首歌曲,把它带上过两次舞台;在这个由艾滋病日开启的十二月演绎这首歌曲真是再适合不过。太遗憾太不甘心了。

临近星火计划投票截止时刻还在紧张地写评语,这时忽然响起比赛规则内的奇袭警报声——神秘嘉宾奇袭全场!

歌赛舞台,两侧的大屏幕显示出叹号警示标识。

是袁娅维 Tia,但这个时候哪里有心思认真听!紧赶慢赶把写好的部分往投票界面粘贴。

最后还是没赶上投票截止,赶紧联系了相关负责人。今天还是什么都没做好啊。

听嘉宾的《我们在枝繁叶茂时再见》🪐时想到,也许带歌词的歌曲确实是音乐更具情感表现的形式——诗歌诗歌,可少不了文字写成的诗呀。

最后出场的《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很震撼。听串场词还以为讲述的是生离死别,但歌词说的显然并不是。其实真要说的话,歌词有点怪,好像被无关的人戳着痛处、被用“异己”的眼光打量一般。多亏歌手的感染力盖过了这一份不知哪里来的违和;冠军实至名归。

报名大众评审时面对“认为什么样的项目可以获奖”的问题,写下“不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从技术出发寻找价值”。我很清楚自己的投票会与主流相去甚远,但反正大概也不差我这一票。做个不同的声音挺不错。

星火计划 2023 Ayu’s picks

  • 10. ESP32电子纺织与穿戴电路开发板🪐

    一块简单、好用的开发板可以让原型的制作者更容易实现各种想法,为更广泛背景的设计师提供极大的创造空间。尤其是针对智能织物,由于设计师往往不具技术知识背景,开发的便利、技术限制的消解,在此时更显得重要。相比 Lilypad 等现有方案,这一 ESP32 开发板具有更优的性能、更多的板载资源,也与现有的大量 Arduino 资源兼容,很适合用于原型制作。在板上嵌入磁铁以便固定在织物上的设计非常独到。

  • 16. 单体翻页时钟🪐

    机械结构精巧,设计分析详细,作者将结构上的设计作了完整的拆解,带领读者一步步理解翻页时钟的构造与控制。技术原理并不艰深,也并没有太复杂的视觉装饰,但设计感仍然十足,完成度很高。非常惊喜能看到用十二时辰代替冰冷数字的时钟装置~

  • 25. 适合初学者系列之ESP-全波段收音机🪐

    无线电通信也许在当下大众之间已经逐渐式微,却仍是世间最通用、最可靠的信道,可以在紧急时刻救人于水火、可以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之间创造友谊,而广播电台亦是人们生活中随时可以听见的陪伴。

    当我们的技术一天天变得数字化,充满着复古气息的收音机似乎也是时候跟上脚步啦。简洁的彩色 LCD 界面、寥寥三个按钮,大家都熟悉的 MCU 和摊开在眼前的元器件,似乎就能打开无数神奇世界的大门,又或者甚至是穿越时间,谁知道呢——上次在手中触摸到 FM 电台是什么时候来着?

    可以看到这个数控收音机装置经历了许多个版本的迭代,每次作者都制作了视频来讲述背后的原理与故事,即使从未接触过无线电的观众,也许也能喜欢上这份热情吧。确实很适合初学者!而且谁不喜欢甜甜圈和魔法少女的天线呢!

  • 36. 简易电池内阻测试仪🪐

    低成本、高实用价值的模拟前端,设计却绝不容易。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原理,是很好的学习案例,也展现了自己在自己多年摸索过程中沉淀下的知识与设计水平。作者的故事也真是让人肃然起敬~真是“只怕有心人”呀。

  • 67. 308紫外线灯🪐

    受到身边的需求启发而创造,一定是充满成就感的事,这样的作品也必然能在某一天帮到世界某个角落有着相似需求的人们。虽然不能真正用于治疗,但紫外灯这样一个并不常见的元件结合简洁的原理设计,加上相当高的完成度,LED 驱动、电池充电、开关按钮、外壳结构应有尽有,很适合在自己的设计中学习参考,而且实在精神可嘉。真的不考虑对照相关仪器标准来改进成一个真正可用的治疗仪吗?

  • 外包赛道 honourable mention85. 基于NB-IOT的无人水质监测船🪐

这几天看了那么多舞台,越看越觉得心潮澎湃,又隐隐感到心里一团跳动着的东西被牢牢困住,忽然间甚是苦闷。我也是那么想在台上、那么渴望着如这些天来看到的大家一样向全世界呼喊。整天为那些被迫去做的能力范围外的事焦虑简直是在糟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再过一周就是新年音乐会与学生节演出,然后不出多久便是论文截稿。加油吧。

看了一遍《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的 MV🪐。初看仍然觉得很不适应,影片中刻画的“痛苦”带来的情绪冲击太大,不得不停下来缓一缓才能接着看完,同时不禁感到困惑:痛苦哪里都是这样外显的呢?然而看完后回想,身处黑泥中的人们,也许至少会从这样一首歌中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很喜欢片尾那位女生哽咽着说完的这些话。

如果你现在感觉到很痛苦,那你就放任自己痛苦(……)你可以一直痛苦,但是你不会一直痛苦的。
permalink | by Ayu